豪爵社区官方论坛

搜索

1600km連載 快乐小咖”约跑” 骑行日记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豪爵粉丝团 发表在 头条资讯 2016-6-6 15:34 [只看楼主]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4436 31
13#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45:55 | 只看该作者
离开赤崁镇, 快乐小咖KA继续执行寻找最美村庄的计划, 伴著我们的则是路旁整片的杉木。 此处不得不再提一次, 要是骑大排量的车款探索路径 , 速度上不去, 发动机过热, 害怕泥路无法回头, 小路上的各种状会使大排量车主倍感压力。




远方较高的建筑在碉楼群里被称作更楼, 一般并不住人, 是拿来放哨用的。




路旁随处可见一座座碉楼, 据说开平周边目前还有1400馀座碉楼, 但由于潮湿多雨, 部分已经倾斜或即将坍塌了, 而这些凋楼其实是有主的。不少凋楼主人已无力维护, 也就是说, 这样的景色往后也很可能不复见。




马降龙村已观光化, 门票50元。我们大概在村里待了2个小时, 笔者认为这50元花得比昨天看炮塔的30元划算许多. (强烈推荐这个地方值得过来看看, 摩托车能骑进去的)




抵达马降龙村, 来这之前笔者对碉楼完全没有概念, 在国内其他地方, 也没见过这样的建筑。可见到之后总觉得有点眼熟. 怎么看都觉得挺像欧洲中世纪城堡旁的箭塔, 后来查了下资料才发现, 这其实就是山寨的欧洲箭塔, 在清末之前, 中国是没有这种建筑的, 而此处存在大量碉楼, 可能是当时此处匪盗盛行, 居民住房需要防御能力, 而这里又因为外地华侨较多, 华侨从欧洲学习了建筑技术, 回家乡盖出了像欧洲箭塔一样的房子。 所以其实也可以看到许多碉楼有罗马、拜占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欧洲各国混和式的建筑风格。

举报 使用道具
12#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45:16 | 只看该作者
↑往马降龙村方向行驶, 途经赤崁镇, 赤崁镇号称是“中国第五名古镇”(前四名可能是周庄、同里之类的水乡古镇)镇里有著近百年历史的骑楼大概绵延三公里。在民国初年的时候, 赤崁镇这个地方有大量华侨, 整个镇靠华侨汇回的资金开启商铺, 并贩售大量洋货, 市场空前繁盛. 但随著内战爆发, 物价暴升, 不少商铺关门歇业, 渐渐转向衰败. 像这样的地方如果不向观光转型的话(赤崁镇是不收门票的), 最后的下场肯定是消失, 但如果向观光靠拢, 一切又会变了味, 也就是说, 不久以后我们再经过赤崁镇, 也许也看不到今天的味道。而笔者能在这样的镇子消失之前骑车来到这里 ,觉得还是比较幸运的。



↑由建筑上斑驳的字迹, 可以看出这里在民国时期, 是个盛及一时的城镇。


↑这栋楼以前是书店, 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



↑这栋是民国时期做糕点的铺子, 现店铺也已转作他用。




整个赤崁镇, 无处不见斑驳的繁体字迹, 这种斑驳字迹似乎说著他们再守不住那些正在消亡的繁华与美丽,而总有一天,时光终究会被掩埋,他们告别的,将不仅仅只是一幢幢华美的建筑,而是他们曾经拥有的那个时代。

举报 使用道具
11#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44:46 | 只看该作者
今日计划

↑粤西地区近期出现午后雷阵雨, 一早我和小夥伴商量, 得趁雨前把拍摄计划搞定, 如果下午一点之前离开马降龙村的话, 剩下就只剩全速奔往阳江, 按过去的摩旅经验, 今日行程相当轻松。



↑由开平市往西南方向骑行约莫10公里, 便能见到与其他地区风格迥异的建筑.


↑路旁的民房盖得像城堡一样, 各楼间距也非常小, 感觉这的村民盖房子不太讲究采光啊.
这要在笔者媳妇的家乡, 隔壁邻居把楼盖这么近, 小区早就组织拉红布条了。



↑怕是等会到村里没有油站, 离开开平不久后, 我们先进站加油.


↑出发时是30km, 此时显示为346km, 自离开江门后, 已行驶316km.


↑加满9.84升, 换算油耗是32.11km/升, 按过去的经验来看, 这油耗肯定不对劲, 豪爵的125c.c.摩托, 正常水平得做到逼近40km/升. 料想是出发时油箱并未加满.


不过这个容易核实, 下次加满时看加入多少升, 就可以算出正确油耗了

举报 使用道具
10#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44:09 | 只看该作者

前情提要
昨日快乐小咖KA抵达开平, 无奈遇雨没办法继续寻找中国最美村庄, 一早我们续行昨天没完成的计划.


离开开平市之前, 快乐小咖先带各位一起看看这座城市的摩托骑士们.

↑广东地区守秩序的骑士, 显然不是只有江门市而已, 开平的骑士也和江门一样与汽车和平共存.  这说明了, 摩托车并不是无法管理的交通工具. 难道这两个城市教育水平比全国都高吗? 或者是这两个城市的居民因为识字所以看得懂交通规则?


我想, 交通工具该如何使用, 能不能有效的使用, 最终还是得看管理者是把心思放在交通上管理还是放在二奶上.


↑不意外, 只要不禁摩的城市, 就一定会有无数骑摩托的妹子.
这种妹子将摩托融入生活, 她们和对著镜头摆拍, 没有摄影师就不骑车的“女骑士”显然不太一样.


↑市区前方遇见一部VM100, 嗯, 妹子买车眼光还是比较可以的

举报 使用道具
9#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43:11 | 只看该作者

↑开平市内河边的水上人家, 这景色北方应该也没有, 这些以船为家的人在这里被称为“旦家”。


↑失去长焦段的小丙, 拍船只能打到这么近了, 照片还是可以看出船上确实有人居住, 透过窗可看到厨房的锅子, 船尾则是晾衣服的地方.




几乎每一艄船上都养了狗. 小伙伴跟我说, 这些狗会救旦家人掉到水里的孩子, 旦家人的孩子在船上出生, 从婴儿时期开始, 身上就会绑着一个葫芦, 而这些狗, 从小就被训练只要葫芦掉到水里, 就会下水把葫芦捡回船上, 不慎落水的婴孩则能因此得救。



↑开平市并不大, 很快我们就找到今日的落脚处.


今天很苦逼得淋了雨, 为了不影响晚上写稿的心情(你看吧, 一切都是为了读者, 人称媒体清流不是没有原因的), 笔者坚持要找一家前台妹子比较正的酒店.



摩旅人跟汽车人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 我们会把星级酒店的大堂堆满头盔和背包.(没错, 就是如此霸气)



看到很多颗星, 就觉得今晚写游记肯定有灵感的.




住的是高大上江景房, 此处亦可一览开平市区.



摩旅人的特色之二, 脱下装备之后, 不管甚么高级房, 都会立刻变成垃圾场.

举报 使用道具
8#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42:35 | 只看该作者
雨后降温, 也让我们这两天因为在高温曝晒下骑行的压力锐减.




你知道的, 这几天广东白天的气温大概都在35度左右, 南方比较湿热, 加上碰上三伏天,这两天从11点过后, 体感温度甚至在40度以上.  若是一直骑车, 有风带走燥热倒也无事. 但对经常需要停下来拍摄取材我们压力很大. 往往两人停下来才拍三组照片, 就得灌下一瓶水才有勇气戴上头盔继续前行.


所以遇雨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一是降温后轻松许多, 二是降温后老板就不用给我发放高温工作加给了, 既舒畅又给单位省钱, 老板明年又可以添购一栋新别墅了..(没错, 我就是个连躲雨时都为老板着想的优秀员工).


雨停我们抵达开平市时已是傍晚, 笔者的长焦段镜头被打湿, 此时早已无心拍摄.  看来得住在开平市, 待装备重整后再行出发,  今日前往碉楼群的计划被迫取消.

举报 使用道具
7#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42:03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向开平方向前进, 今天计划到开平周边的碉楼群, 寻找世界最美的村落.

由于广东地区的国道并没有甚么风景可看, 我们再度选择走县道村村通, 这也是小排量摩托在摩旅时的优点, 轻松的就能走小路探寻美景, 完全不会有大排量街车害怕遇到泥路的压力。


与国道两旁的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建筑不同, 很快我们就在县道上看见广东的特色建筑, 这村落的建筑群在北方应该是见不到的

据同行的小伙伴说, 这种建筑在广东非常多, 叫青砖房, 特色是房与房之间会有一条小巷, 而这些巷都有名字, 当地人叫里, 比如说这条道叫南昌里, 另一条叫顺昌里, 也就是说广东地区地区有成千上万条以里为名的小路.


复前行, 遇午后雷阵雨, 骑士淋雨继续前行倒是没事, 但若摄影器材淋坏, 明天就没法继续为读者朋友们说故事了, 为了保证摄影器材的安全, 快乐小咖决定在某村的青砖房前暂时躲雨.

村里的泰山石敢当, 这东西主要是避邪保平安用的, 全国只要是汉族居住的地区应该都有
举报 使用道具
6#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41: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会来堐门看炮台, 另一个重要的理由是, 要往开平方向骑去, 若不想再一次折返江门的话, 最快的方式就是从炮台旁的堐门渡口乘船过河.

地图红圈处就是衙门炮台, 此有座桥能够渡河, 但那桥是传说中只准汽车使用的高速公路路桥, 也就是说同样缴交牌照税的摩托车, 在此地并没有权力使用这座桥(嗯对, 牌照税的钱就是拿去帮汽车盖桥了, 而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 往北五十公里, 直到江门, 没有任何桥梁可以向西过河, 摩托车除非向北绕行五十公里, 否则只能选择在堐门渡口乘船.


离开炮台,来到堐门渡口, 也有不少和我们一样无奈的骑士利用船舶过河.


到对岸每车需收18元其实并不便宜(而且没有发票), 后座载人的话还要加收7元. 这么说好了, 如果我家门前盖座桥, 每次过桥要收我18元, 回来再收18, 然后我还得交牌照税去帮汽车盖路, 我会不会爽? 会不会爽? 肯定不爽的嘛.


不爽归不爽, 既然36元都缴了, 但依然无法改变我们是既帅气又有钱快乐小咖的本质, 在船上强颜欢笑留影纪念还是必要的

举报 使用道具
5#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39:5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禁摩政策, 我们的把妹计画失败了, 快乐小咖只好被迫继续进行比较无聊的历史人文之旅.

↑来到斗门的金台寺, 这里是斗门区比较著名的地标, 是有故事的地方.

金台寺是珠海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也是黄杨八景之一, 相传南宋末年, 大概是在丞相陆秀夫背负年幼的小皇帝跳海殉国以后, 南宋几位遗臣就是隐入斗门这座山中筑舍而居, 取名“金台精舍”也就是现在的金台寺。

↑在斗门度过一夜, 今日出发时的里程是209km, 也就是说江门到斗门我们跑了179km, 这类小排量的车款, 续航能力都在300km以上, 所以今天出发并不用急着加油, 此车的油耗报告我们会在下次加油时再行说明.

↑一早我们往开平方向继续移动, 第一站是斗门地区的堐门炮台.

其实我是不想来看炮台的, 因为弯弯岛挺多这种岸炮, 有些是郑成功为了打清兵盖的, 有些是为了打荷兰人盖的, 有些是清朝为了防外患盖的, 总之岸炮我们小岛人也是从小看到大,  但转念想想这玩意北方好像没有, 显然需要为北方的读者朋友采访一下.


特别值得提的是堐门古炮台这个景区, 摩托车是可以进去的, 昨天笔者说过, 但凡不愿让摩托进去的景区, 我都把它视为对摩托车的歧视, 咱是不愿意进的, 既然这里能让摩托车进入, 就更没有不去的理由了.

美中不足的是看炮台每人得收30元, 两人共需60元现大洋. 有点贵. 我对内地的景区门票一直觉得挺感冒的, 因为在弯弯岛, 无论是淡水红毛城炮台或是台南赤崁楼炮台, 只要是文化类的景区, 参观多是不用门票的, 至多也就是意思一下收个相当于人民币4元的停车费或清洁费.

进景区门口后就能看到古炮, 炮据说是1842年在佛山铸造的, 每座重量大概是3吨左右, 现在仅存3座. 其实笔者有点怀疑为什么这炮在大跃进的时候没被炼钢练掉?  这3门炮没有参加跃进可能也是来看值得收30元钱门票的理由之一吧.


堐门古炮台下方有22个炮位,上方有21个, 能够想象敌船若胆敢于此处渡江, 立马打爆.
可惜现在炮位大多是空的了.
不过也好啦, 如果炮位里有炮, 门票说不定会更贵…
举报 使用道具
地板
豪爵粉丝团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6 15:38:51 | 只看该作者
----------------这条是哀伤的感慨分隔线----------------------


鉴于有些读者可能并不喜欢太过轻松快乐的旅行故事, 笔者接着说点严肃且哀伤的吧, 满足各类读者, 喜欢看轻松愉快游记的读者建议直接跳过这一段.

珠海对笔者者来说, 其实是非常熟悉的一座城市, 早在10年前, 笔者还在弯弯岛以惊人的爆肝出稿能力, 当上弯弯岛摩托车类杂志主编的时候, 就经常从弯弯岛到珠海试车, 之后也在珠海赛车场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位内地的摩友, 当时北京<<摩托车>>杂志的记者 高君高老师, 和<<中国机械>>杂志赛事记者王欣。 高老师是我人生中认识的第一个内地车友, 他也是个无论文字或是摄影作品都有灵魂的摩托车媒体编辑.

那时小丙还年轻, 虽然在弯弯岛骑了一辈子的车, 但从来不知道骑着摩托车在广阔的大陆上飞驰到底是甚么感觉, 那时我才刚升上主编, 人称台湾摩托车媒体界金城武, 觉得自己在编辑界里已是动时能日行千里, 静时亦能下笔千行的名角. 但高老师的文字和摄影作品中却有灵魂, 他和我说, 一个真正的骑士, 该骑着摩托车, 天南地北, 在更宽广的大地上飞翔, 沐着春风, 在摩托旁的温暖阳光下, 看个天空并晒上一整天的太阳. 直到深夜时躲在某个城市的咖啡馆中写几篇小文, 顺便赢取一些读者的感动. 当所有人在办公室里朝九晚五的时候, 他想跨上摩托, 在大漠里听着狼吼, 在雪山中伴着山鹰飞翔。

我们一见如故谈着内地与台湾的摩托文化差异, 谈了好几个夜晚, 一起去珠海莲花路把妹, 一起在酒吧街拚酒, 一直聊到赛车场试车活动结束。透过高老师口中, 笔者第一次见识了宽广大陆的摩托世界. 他跟我说, 他从北京一路骑车到西藏, 一路带着刀睡在桥洞里, 一趟骑坏了三部国产摩托, 他口中的摩托世界, 是当时长年在小岛里骑摩托的我根本无法想象的.

几年后, 高老师靠着他的才华, 从当初的小记者, 升上了<<摩托车>>杂志主编, 又几年后高老师离开摩托媒体, 转行搞室内设计. 几年后, <<中国机械>>杂志垮了, 在珠海认识的王欣到离开摩托车到汽车媒体高就了. 几年后, 高老师当初带入行的小胖徒弟也升上了主编, 又几年后, 小胖徒弟也离开摩托杂志了….

所有当初认识的朋友, 也许因为失去了热忱, 也许因为需要更好的物质生活, 也许因为觉得摩托车已经没有希望了, 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一个离开或放弃了摩托车媒体.
↑十年前, 笔者刚升上杂志主编, 经常到珠海试车, 也在此地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内地摩友.并透过珠海这座城市, 见识了有别于小岛更宽广的世界.

珠海是我在内地认识的第一座城市, 也在这结识了内地的第一个摩托车媒体朋友, 每次到珠海, 都会觉得城市依旧, 但人事全非, 也许我对摩托车的热爱是种宿命, 我只能继续咬牙坚持到最后, 不管在哪里结识的新车友, 最终依然一个一个不再骑摩托, 一个一个离开, 最后的最后, 就像当初在珠海结识的朋友一般,只会剩下傻傻的自己依然在摩托车媒体内孤独的坚持着
举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站长邮箱|法律声明|豪爵社区官方论坛|

GMT+8, 2024-6-17 01:37

咨询
手机社区手机社区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