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爵社区官方论坛

标题: HJ150gy 的功能外形建议 [打印本页]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0:02
标题: HJ150gy 的功能外形建议
用车半年多,主要用途是野外。确定本款产品的类型是  加长减震杆的街车,配了一个类似自行车的平把。

下面分享,本人对此款产品功能设计的认识,主要是外形、尺寸,重量 的设计错误和缺陷,以及后续同类产品的设计方案建议。

笨重

1整备重量大,重量是同类产品之最,使用感受是笨拙笨重。
2后平叉  、后轮重量大,影响后减震的发挥,砂石路连续炮弹坑行驶速度慢。
3野外容易打滑,尤其是上山坡砂石路(被嘉陵90配碎花轮胎秒杀)
4冬季不能淌雪,积雪厚度将近半尺,严重下陷,就彻底死了,整车也找不到一个能使上劲的拎手。

铝合金货架颤悠
1货架外形粗大,不秀气,不实用。
2山地行驶,人车分离驾驶方式,货架碍事。
3挂上货箱以后,货架严重的颤悠。

后座过高,货架太高,致命缺点,(我的感受,有时候都要命了,遭罪 还吓人)不可DIY改造,大幅度缩水了产品的功能和经济效益。
1首先载重能力很弱
2车尾的拎手,也很高,野外搬动车子,不能借助拎手发力。
3上山坡,不能坐在后座上。
4下山坡也不能坐在后座上,下山很可怕。
5原地掉头,也不能坐在后座上,原地转向费力,转向半径过大。
6野外车辆,主要是人车分离的驾驶方式,我至今也搞不懂 ,用货架凑高度,这种无厘头的设计是为了得到啥经济效益。可以提高生活品味?提升人生境界?

坐垫宽
1腿伸不直,略微罗圈腿 ,脚够不到地,野外很累
2 冬季冰雪,更吃力。更劳累,行驶速度也很慢。

车把角度不吻合人体骨骼关节的角度
1 手腕角度不吻合(手柄部位还需要在耷拉头 一些角度)。左右手掌每次都劳累 疼痛,偶尔手腕疼痛。
2 必须端起肩膀俯卧撑姿势,长期旅行手掌手腕劳累遭罪。偶尔后背劳累。略微增加抬头纹。
3转向灵敏度足够,稳定性欠佳,偶遇不规则障碍物,车体摇晃。
4 晃动肩膀  就干涉到手腕,也影影响到是转向。导致不适合冬季冰雪环境(冰雪环境的驾驶方法是,端坐其中,沉住丹田,左手捏住车把不是压住,右手控制油门和转向保持平衡,同时晃动上半身控制平衡,并且要求晃动身体的同时不干扰手腕和转向)

车把是实心的,比较致命的缺点。后期DIY改造成本很大。
1不能安装 防撞保护装置,树林里,后轮打滑甩尾,要小心手指撞到树干。

油箱高
1 影响驾驶动作的发挥
2  限制载货能力,我曾经带着尾箱,一箱子湿巾 ,就搞得我 没地方坐了,回家30多里路,遭老罪了。

没有前泥瓦
1几乎每一个客户 都要投资40元 加装前泥瓦,给客户的印象是 ,如此不值钱的塑料壳子也需要抽条缩水。

油箱塑料装饰盖是多余的
1对我来说,装饰盖是无用的,碍事的,
2限制了 ,我的射灯发挥,限制了保险杠发挥,限制了工具盒发挥。


链条罩子不够长
1小链轮附近永远粘着一堆沙子。

链条导向轮,固定螺丝容易坏
1主要是螺丝孔容易坏,后续产品需要改进这个部位。

外壳涂鸦的150字样很费解
1 150毫升不需要显摆吧,我用指甲油 把涂鸦都抹掉了。

轮胎规格很稀少,
1 至今我没有买到 农村花纹的轮胎。
2 原配的公路轮胎,砂石路不咋好使,由于是斜纹轮胎,受力跑偏,稀泥地方容易甩尾 相当的不好使,稀泥地方偶尔莫名奇妙的摔跤。

排气管防烫不到位
1前面可能烫裤腿,我烫过裤腿了
2后面可能趟边包,我烫过一次大威边包的 带子。

近光灯很聚光好使,远光灯散光不中用。
1远光灯好似存在,还需外挂一个一束光射灯。

后转向灯位置还需后移
1后转向灯干涉边包
2后转向灯干涉边箱

电池仓  容量小
1 原配的6安时铅酸电池,吉林省 冬季,可能随时没电。我配置了防盗器以后,闲置不用半个月就彻底没电了。
2 6安时电池确实是没劲,手感不咋地。
3 DIY 升级为锂电池,由于电池仓容量小 ,只能裸奔,电池组不带外壳(建议后续产品将电池仓拓展到GN125那样大,标配GN125的9安时电池)

功率有点小,(这也是售价决定的)
1小瘦子单人够用,小瘦子 载重50斤不够用,大胖子不够用.
2如果后续产品,整备质量依旧是137公斤,建议增大1.5千瓦功率。
3功率小影响平原的加速手感,严重影响山坡的冲击力(小排量发动机在这个时候所谓的低扭不中用了,全靠高转速大功率)

我对广告词,适合积雪环境,严重的反对,
1说GN125适合积雪环境,我都怀疑。
2说GD110  威领150悍影适合冰雪,我比较赞成.
3坐高超过800,设想 雪堆 冰溜子 雪壳子,要慎重。尤其是重量达到137公斤,车把还是俯卧撑姿势,坐姿沉不住丹田的。

我个人认为轴距不够长,前轮不够大
1 就我个人的用途,还需要增加一点轴距,(略微限制了保险杠的空间,短而高的外形也不很美观)
2还需要增大前轮(目前的情况,由于车子重量大,转向费力,无法增大前轮了,如果以后设计新品重量减轻的同时,请顺便增大前轮)

以上是本人,对造型  重量  尺寸的认识,这些因素影响产品的功能,和经济效益(能多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生活质量)。



下面说明,本款产品的优点。

1售价定位合理,不高不低,迎合各种用户群体。
2产品档次定位合理,迎合各种客户群体,经营风险小。
3工艺布局规整,整体结实耐用。
4国内市场空白
5 发动机手感相当好,完美
6 发动机特性设定的也完美,全部是4000到8000转顺溜(找空挡也是这个转速范围 顺手),无论换挡还是功率,操作非常简单直接。
7 气门很粗,高转速上的快,低转速也不哮喘。
8发动机主体传动件,轻量化设计,震动小,杂音少。
9离合器手感极佳,离合器的磨合期只需要2000多公里,打开和闭合离合器,就是线性过度的手感了。手感既柔和又干脆。
10坐垫海绵比前两年的软一点了,年轻人,30岁以下的 大部分可以久坐了。
11离地间隙240,正好够用,上山的时候,很少有磕到搁脚的时候。


下面是对后续同类产品,或者类似产品的建议,主要还是外形功能方面,厂家擅长制造,对机械性能和手感很在行,但是不擅长使用(部分厂家根本就不会使用,服装厂可能都不例外),外形和尺寸关系的是使用功能。

以前有战驭,现在战驭停产了,战驭是一款主攻平原的产品,当年没敢在国内贩卖,估计也是怕国人不吃这一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我国最近几年的情况是城市建设太快,人口拥挤,略有腿力的人,时髦的休闲方式就是去野外,而野外没有人的地方就是山林。未来几年野外产品的时髦都是上山为主。



1  假设功率还是9千瓦,轴距还是1370,那么整备质量127公斤,可以考虑铝合金轮圈。
2如果整备质量还是137公斤,尽量加大一点功率,可以使用强制风冷,造价只有几十元,
3如果整备质量还是137共计,建议轴距1430,前轮21寸,离地间隙240不变,坐高840以下
4从坐垫到搁脚的距离,不需要很大,能坐住就行,其实坐垫越高,反倒是越劳累,越不稳当。
5适当增加转向的稳定性,利于砂石路巡航。
6车把角度 ,适当调整,稍吻合和人体结构。
7油箱  坐垫 货架 ,需要平坦布局,一来舒适,二来越野 三来载重载人   四来巡航稳定 五来试试冬天到底能不能用
8装饰盖尽量减少,预留出射灯 保险杠 工具和的空间,最大限度的 预留舒适度给用户。
9空心车把,钻树林,必须安装防撞设备的。
10  电池仓需要增大
11 结构需要再紧凑一点,尤其是尾部,尽量把后泥瓦镶嵌在坐垫里面。后转向后移。
12坐垫宽度,略微窄一点,适合野外。

野外车的重量极限是150公斤,上山车的重量极限是120公斤。
如果整备质量127公斤,轴距1430,前轮21寸,离地间隙大于220(离地间隙够大、行驶阻力才够小)坐高810到840(钻树林 坐太高不得劲,树枝挂脑袋),加长平坦坐垫,功率11千瓦,售价一万七以内是可以的,结实耐用 ,必然还能出口一些。(荒山野岭的 有的时候多出20斤  要命了)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0:13
关于安全驾驶的敲门

1 重心高,重量大,驾驶姿势灵敏多余沉稳,不建议主力冬季使用,冰雪行驶速度很慢。脚蹬地面也使不上劲,偶尔打滑甩尾,也很难一脚踹回正轨。积雪太厚 会下陷。(我用过冬季,配钨钢钉轮胎 也不中用)
2 后座货架很高,限制了驾驶动作的发挥,山坡的 陡峭的地方,要认真驾驶。
3由于是斜纹轮胎,容易甩尾,遇到稀泥,提前伸出腿,等待打滑,防止放倒。

4由于坐高比较高,所以摔跤不容伤人,可以说是很难摔跤伤人,侧滑的时候,腿都是伸直的,很稳当的就站起来了,不会像矮小的车子那样 曲腿导致磕伤。
5车把灵敏,稳定欠佳,上马路牙,注意角度,如果斜着上马路牙,要捏住车把,防止跑偏,如果跑偏,猝不及防,偶尔会损失一个后视镜。
6野外巡航,稀泥地方 突然甩尾侧滑,保险杠弄歪斜了,只需用大锤揍回来就可以了。
7砂石路巡航,偶遇大石头,无法躲避,砂石路摩擦力小,137公斤的车子,别想转向躲避了,撞到石头  转向跑偏了,车体摇摆了,继续稳住,过一会就稳定了,车架很牢固的。一般不至于扔出去。
8由于减震杆行程很长,缓冲效果好吗,也就有助于发挥前减震的效果,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0:14
关于对本款车子,搁脚打滑的误解,,,


搁脚的胶皮是合格的,不打滑的,,,如果发现搁脚打滑,那么您一定遇到了假冒伪劣的鞋底。


大厂江的产品,都一万多元了,绝对不会偷工减料的,只要设计出来 ,就一定做到位的。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0:22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29 18:48 编辑

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外国人说用林道车,,我们的树林也没有多少道啊,而且我们这里都是山林啊。不光是树林,还有山啊。
上图是华洋TG2,外形设计不到位,外壳过于简陋,投资的没诚意,我继续涂鸦了一下。


夏季旅行载重版 涂鸦 设想。独行农用山林。。(冬季还需要将底座高,甚至降低离地间隙)涂鸦没有涉及拖拽距离,因为本人对机械设计一窍不通,我只是能够熟练的选购和使用单人交通工具。




整备质量 小于127公斤
油箱 大于12升
离地间隙 240到570
轴距 大于1400
取消一切无用的装饰盖。
前轮 快拆大泥瓦
后轮 大包围
加长静音排气管符合国5噪音标准, 排气管隐藏在泥瓦下面,全段防烫。不会烫坏行李边包。
加长货架,加长坐垫。
平衡轴 发动机 功率12千瓦
耷拉头U形车把,兼顾灵敏度和稳定性 舒适度。
端正坐姿,沉住丹田,冰雪环境摇晃肩膀保持平衡,不干扰手腕对车把的稳定。
后转向灯 布局在车子尾部,不干涉边包。
平衡轴发动机,低噪声 低震动(国内目前 这个排量的 风冷舒适发动机很少啊。)
2个强制风冷 防水20瓦电风扇
带启动杆,或者标配 16安时以上(24安时更舒适到位,12安时绝对不够用) 三元锂电池。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0:44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29 10:45 编辑



这天这个时候的温度是 18到22度,雪是砂砾模样的。

这么厚度的 雪,陷进去了,单人废了9牛的力气,才拽出来,照比GD110差的太远了,GD110 1档推出来了。
我冬季主力是GD110,灵敏 稳定 ,带有启动杆,而且从来不出故障。



1.png (1.58 MB, 下载次数: 278)

1.png

2.png (1.89 MB, 下载次数: 265)

2.png

3.png (1.93 MB, 下载次数: 276)

3.png

4.png (1.92 MB, 下载次数: 278)

4.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0:48
软雪壳子,威力也很一般。
GN狂野,年轻十年的感受
GD多用,功能多,全季节。
GY 离地间隙大,笨重,需要一点技术基础,起码学会选择路线。年老5年的感受,

1.png (2.29 MB, 下载次数: 278)

1.png

2.png (1.48 MB, 下载次数: 275)

2.png

3.png (2.28 MB, 下载次数: 279)

3.png

4.png (2.34 MB, 下载次数: 269)

4.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0:51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29 19:12 编辑

继续冬季效果 展示。
GY冬天不中用,主力GD了
就这个小坑,GY一定过不去,要反复推拉牵扯拽。GD挂上1档岔开双腿站起来就过去了,顶多下车推一下而已。
二者整备质量差距50斤,岔开双腿站起来 又差了140斤,里里外外差距了200斤,天堂和地域的手感区别。


在野外环境下,我们很多的设想和预期,都是错误的,一次实践就铭记在心了。。
各种预期摄像当中,最为容易掌握的是重量,牛顿惯性定律,恶劣环境,多20斤要命,多200斤地狱了。

1.png (2.69 MB, 下载次数: 292)

1.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1:02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29 19:20 编辑

分享一点,雪壳子的驾驶敲门。这是自动离合器的,手动离合器的 和这个方法一样,只是增加了油门离合的配合。

顺着车辙走,很少需要脚碰地面的。车辙和路边积雪,几乎不需要脚碰地面。

1选择坐姿稳定灵敏的车子。坐高严禁超过800,最好是低于780,降低1寸高度,可以增加3寸的稳定。
2坐姿是,端坐正中,沉住丹田。双臂自然姿势。
3保持平衡的方法,左手捏住车把,用力的,不是按住啊,是捏住。具体用力方法 类似八极拳之类的。。
晃动上半身,保持重心平衡,晃动身体的时候 手臂也会晃动,但是千万不要干涉到手腕手掌,也就是说 无论咋样晃动身体,车把都不会跟着摆动。右手专门用于控制转向,右手微动转向保持平衡,右手微动油门维持动力。
4如果依旧是容易打滑,伸出双腿,晃动双腿保持平衡,伸出双腿,也可以有效的降低车辆的重心,
5一定要选择,无论咋样晃动身体和手臂,车把都不会跟着摇摆的车型。也就是说端正坐姿 车把够高度,车把吻合手腕角度。
6冬季轮胎,7如果车辆重量小100公斤,不想弯道太多减速,盘山公路弯道可以伸出一只脚,滑行漂移,选择坡跟鞋才能稳定滑冰。如果老司机技术高,可以避免后轮漂移,就不需要滑行漂移拐弯了。
薄雪的地方,可以小飞奔的。硬雪壳子 容易打滑的,自己控制速度,技术熟练的司机  不载重的时候,一般的后轮打滑 一脚就踹回正轨了 ,弯道的打滑甩尾一下就拎回来了。

以上是体重70公斤以内的情况,体重70公斤以上的我不知道了。

1.png (2.34 MB, 下载次数: 276)

1.png

2.png (2.47 MB, 下载次数: 296)

2.png

3.png (2.71 MB, 下载次数: 277)

3.png

4.png (2.41 MB, 下载次数: 261)

4.png

5.png (2.1 MB, 下载次数: 277)

5.png

6.png (1.98 MB, 下载次数: 279)

6.png

9.png (2.45 MB, 下载次数: 258)

9.png

10.png (2.44 MB, 下载次数: 283)

10.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1:09
2019年冬季,GY前轮,,
常见冰溜子,吉林省用户

1.png (2.06 MB, 下载次数: 274)

1.png

2.png (1.9 MB, 下载次数: 269)

2.png

3.png (2.41 MB, 下载次数: 290)

3.png

4.png (2.77 MB, 下载次数: 282)

4.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1:12
铁将军881可能费电,,,6安时电池,十天就没劲了 ,15天就死透了。需要把电池放到屋子里保暖,复活充电,后来夏季我DIY了 铁锂电池,貌似16到20安时的。

截图是冬季没电的时候,外挂一个备用电池。现在我也永远随身携带 6安时锂电池备用。

真心的需要一个威风凛凛   牛皮带闪电的打火棍。

1.png (2.49 MB, 下载次数: 274)

1.png

3.png (1.97 MB, 下载次数: 264)

3.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1:19
DIY 车把套袖,不干涉电器开关。
DIY加长手套,套袖部位选用双层,防水静音透气面料。
防水静音夹棉瘦猎口罩,虽然我们的祖先来自寒冷的北方,鼻子肉很厚,但是依旧要遮住鼻头,保护鼻头皮肤,以便于长期适应正常湿度的零下26度。尤其是平原干旱地方,0下14度就需要包裹皮肤了。
双层全密封,毛粘子加强 保暖风镜。

0下18度以后,晚间,3到4个小时,脖套边缘会结冰,旋转一下脖套,一个脖套旋转3次,可以用8个小时。

1.png (1.5 MB, 下载次数: 111)

1.png

2.png (1.69 MB, 下载次数: 127)

2.png

3.png (1.27 MB, 下载次数: 117)

3.png

4.png (1.15 MB, 下载次数: 125)

4.png

5.png (1.08 MB, 下载次数: 120)

5.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1:25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29 11:30 编辑

吉林省,不干旱的冬季,常见冰溜子。  撒盐的地方 融化的速度快,但是盐巴会腐蚀减震杆。
2斤半装甲兵寒区棉裤,防水静音透气夹棉罩裤,绑腿很重要,裤脚灌风会冻伤皮肤的(就是脚脖子局部皮肤寒风风吹的 ,皮肤粗糙干涩 色素加深)。


所以从古至今,未曾听说过西伯利亚和北极的土著有骨关节病的,

因为文明的进化,我们穿上了衣服,人模狗样了。
如果我们身上 很少生毛,说明我们的祖先,居住在寒冷的地区,很早就穿上了衣服,体毛没用了。
脸蛋多肉可以防止冻透下吧,防止舌头僵硬。。。鼻头肉厚,可以防止鼻子冻痛。

1.png (2.86 MB, 下载次数: 114)

1.png

2.png (2.19 MB, 下载次数: 103)

2.png

3.png (2.38 MB, 下载次数: 115)

3.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1:32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30 10:50 编辑

2019冬季,GY后轮,240钉。嵌入深度11毫米。。110-80-17的规格,就是买不到110-90的正经花纹的轮胎。
冬季减震杆没有性能,类似GN125的减震杆会冻硬一样,GY冬季减震杆也冻硬了,缓冲效果很一般,无舒适度。再加上笨重,重心高,后座极高,脚够不到地,所以行驶速度慢。冬季不中用。

冬季GD110减震舒适度还可以,估计各种弯梁车冬季减震舒适度也差不多,必定都是轻载低速车型,不需要载重,所以减震都软一些。

GY和GD  是类似的路子,市场空白,兼容特殊用途,,性能属于两个极端,GD是极为低价的模式,GY是尽量高档的模式同时发挥了一些无厘头的想象力设计(远不如大阳天昴的想象力合理,大阳在高价产品的外形功能设计方面很认真,符合国人口味和使用场合),,GD是大哥,GY是小弟,总体的说,大哥外形用途更成功 功能更完美 更为改善生活质量,,,,小弟功能局限一些,更娘炮一点 、经济效益差很多。

目前全系列产品,都是平原车,还剩下GN125适应山地(GN将近8千瓦的功率  116公斤的体重,国内是没有敌手的),GN125估计还要保留很久时间,才能被新款淘汰。

1.png (2.39 MB, 下载次数: 115)

1.png

2.png (2.38 MB, 下载次数: 112)

2.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1:39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29 11:52 编辑

冬季GY使用冬胎的巡航手感是 轻微晃悠,不得劲,不敦厚。刮风了飘飘悠悠。
换上GD出去耍郊游,冬季轮胎虽然低速也晃悠,但是巡航起来就得劲了  很敦厚,很战斗,可以挎上钢枪出去消灭几个敌人。
人大不一定中用,骡马大也不中用,车重而高也得将就。

以上是2020年3月份以前的  日常,部分截图。,,有闲心的,继续来扯O,,,截图一些夏季 不冻冰的,,
作者: 骊驰客服    时间: 2020-6-29 15:00
谢谢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作者: 三摩地    时间: 2020-6-29 15:20
大神级人物。佩服佩服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29 16:47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29 16:54 编辑

不考虑重量,轴距,坐姿 ,重心高度的话。
冬季用车,业余选手,需要坐高小于800,
冬季用车,专业人士(比如做生意送货的)坐高小于780.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冬季是大棉裤,裤裆很大,坐垫不易太宽太高。。。保险要加宽加高,防止摔跤的时候车子翻滚伤害小把手柄和镜子,
加宽加高保险杠的另外用途是,滑倒以后,倒下的幅度很小,无需下车,岔开双腿就拎起来了。

如果考虑重量,我猜测是130公斤,,,反正就我的舒适度而言,我现在只能忍受110公斤。110公斤稳定省力,86公斤可以飙起来飞奔。更大的重量我还没有专门的越冬过。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30 11:26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30 11:30
旅行不舒适,载重能力一般般,,

主要原因是,坐垫略高,坐姿不沉稳,货架后座太高 遭罪。 车把角度不自然  伤痛。

适应车把角度,也就是长期使用,让自己的关节肌肉生长发生变化,就吻合了车把的角度,大概需要半年到1年。。

4.jpg (321.88 KB, 下载次数: 112)

4.jp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30 11:40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30 11:53 编辑



重点的事情再说一次吧,假设携带70斤行李,就像上图这样,绝对不适合旅行。看看这边包都倾斜到如何的角度了,尾箱都和木匠装修用的梯子一样高了。

总体外形比较短小,,短而高,,假设驾驶员是大高个,那么高度和长度的比例会更加突兀,略微猥琐。

保险杠的搭配技巧,选择加宽加高的保险杠,避免车子翻滚的时候,损伤后视镜。
假设保险杠很小,那么 重心高的车子  倒下去 容易翻滚过去。

后座太高
1 无法载人,没人愿意乘坐。
2载重能力严重下降,导致重心高 危险,载货空间狭小。
3上坡无法 坐在后面压住后轮,下坡无法坐在后面 稳定舒适,平地无法坐在后面 大幅度转弯。

货架超级高
1 侧面外观的高度轮廓 丑陋
2 貌似交通法规 ,载货高度是1米5,,我看这尾箱的高度 足有1米4了。从尾箱里面取出东西 有想要踮起脚的感觉。实在是太高了,好似背后背着一个大锅。


所以问今天商店,上一次买150Y的商店,又订购了一台9千瓦125公斤的威领S。四平八稳 山地坐姿,就是离地间隙小一点,但是舒适 载重强大  砂石路陡坡厉害。

150GY的能力范围是,1不携带行李,周边村镇 山野闲逛。2不携带行李的单人旅行。150GY的选购思路是,有点闲钱,需要上山,需要离地间隙。其实也就只买到了一个离地间隙的功能。专业用户(利用交通工具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盘算一番才能购买,玩家打酱油的 有闲钱可以买来溜达玩。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30 12:06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6-30 12:16 编辑

发动机机械传动的设计,我一窍不通,也和咱没关系,咱只是买来,然后学会熟练使用而已。

坐垫海绵变软了,是必须的,也是广大用户十多年来的普遍要求。也是目前的时髦风格,未来的流行趋势。
离地间隙够大,也是必须的,否则销路变小。。

其他方面,我都不喜欢

其中我反感的是 后座高度,货架高度,货架宽度为主,车把手腕角度其次,油箱高度最次。
愚以为,后座货架高度 不是设计失误,是设计错误,,不是功能缺陷,是功能缺失。

下面图片举例说明,蚂蚱形状的车子,是啥样的手感。

上坡,要坐在后轮上,增大后轮摩擦力,挺费劲了。
下坡,后座这么高,用我们吉林方言来说,老吓人了,后坐这么高,就是为了更容易摔跤的?
平地,我上车,偶尔还是  货架磕膝盖。上下车真费劲啊,
假设您是弹弓爱好者,走走停停的,上下车挺费劲的。
货架高,还导致车尾拎手也高,恶劣环境抛锚了,找不到舒适的下手的位置,拎不动。
平地,大角度转向,换地掉头,也需要坐在后座上,人车半分离状态,后座太高,我是做不到。
平地,巡航,遇到障碍,需要站起来,把重心控制在车尾部位,减轻车头的重量,便于冲击越过障碍物。这个时候会发现,坐垫敲打屁股蛋子。

本人理论知识匮乏,至今还没有明白的问题是,前轮拖拽距离,是否适合这样的下坡。如果有大侠看到这个问题,请讲解一下 前轮拖拽距离,转向稳定性 与 下坡的关系。

1.png (1.45 MB, 下载次数: 150)

1.png

2.png (1.58 MB, 下载次数: 146)

2.png

4.png (1.41 MB, 下载次数: 140)

4.png

5.png (1.5 MB, 下载次数: 133)

5.png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6-30 12:09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7-1 14:05 编辑

平地用不到24厘米的离地间隙(20厘米都比较奢侈),  山上才需要20厘米以上离地间隙。
山地车几个必须特点
1 增大离地间隙
2适当压缩坐高,收窄坐垫。
3油箱货架 坐垫,一马平川,
4尽量收窄车尾和货架。
5如果技术条件允许,尽量控制重量。6实用款加上 全功能仪表 豪华泥瓦  豪华宽大保险杠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7-1 14:16
现有产品9千瓦不够用的原因是,
本人体重60公斤以内,加速  上坡 动力稳定,
当本人增加20公斤负重以后,动力不足了,加速时候离合器手感不利索了。
当负重40公斤的时候  动力手感明显的下降了。


不载重的情况下,体重70公斤以内 的驾驶员  更为舒适,体重大于70公斤的驾驶员  略微影响车辆功能的发挥,体重大于90公斤的驾驶员 梦想几乎完全消失了。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7-1 14:33
本帖最后由 zambidis 于 2020-7-1 14:40 编辑

贵公司 ,在重量控制方面是短板,主要产品都是平原系列。希望贵公司今后能投入一些精力和体力,控制产品重量。
也需要完善产品功能,不要和其他厂家进行功能对比(其他厂家的功能大多也是鸡肋 没有仿造价值),我们只为我们的客户做功能舒适的产品。尽量不山寨其他厂家,因为其他厂家都不成功 大多是失败的,山寨他们 就和他们一样的失败。

以在售的150GY为例,,,在城里蜗居 不需要这么高的成本,是胶皮轱辘的 ,功率够大,能走耐用就行,


能农用了,可以去农村地方了(泥瓦够大了),我愿意增加600元,可以载重 载货 载人了,我还愿意增加1000元,可以上山了(外形重量符合山地),我还愿意增加2000元,轴距足够大,外观足够长度(利于陡坡稳定,符合我国的审美习俗,能玩这种款式的,驾驶熟练程度不在乎轴距增大8厘米),我愿意增加800元,适合胖子使用了(功率11千瓦),还可以增加一些钱。实际生产的时候投资比以上的意愿造价小很多的。

重量127公斤,能载重,能上山,150GY的理想 的档次 应该是1万5,,,180GY理想的档次应该是1万7以上。


作者: zambidis    时间: 2020-7-6 05:17

上图是暖和天气,零下10度以内,,可以单层风镜,但是大棉鞋不能省略。

冬季环境 长途旅行,必须是踩换挡的,因为大棉鞋的缘故。。

日常出门,可以是钩换挡的,因为棉鞋比较小。

GY的高度 重量 车把稳定性,车把姿势省力性  换挡方式都不适合冬季,真心的建议,GY适合积雪的广告词删掉,

同样的车把,如果要适应积雪,那么需要减重15公斤,坐垫窄到普通场地赛车的宽度。货架降低8厘米高度。油箱也需要降低。

作者: 爱吃稀饭    时间: 2020-12-16 10:10
豪爵DR150/DR160/DR300系列电子说明书尽在
QQ群:461870097
豪爵DR系列交流总群,天下摩友是一家!
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个免费的答疑解惑平台,欢迎大家添加群
和全天下的摩友一起骑游!
作者: 千里马262512    时间: 2021-2-24 20:08
楼主长篇大论读后深表佩服!
作者: 千里马262512    时间: 2021-2-24 20:22
我这地处中原,很少见雪。轮胎凑合上山也够用,减震常温下也还好,够软,也够弹。唯一感觉不足还是动力有点弱,同样坡度,动力如果再强一点,就可以领略到更多的美景。还有就是离合器,可能因为喜欢山林游玩,河塘游泳,离合器4000多公里就打滑了,厂家还不给保修。挺头疼!至今不明白,厂家说的离合器片保修一年和12500公里到底指的是什么?
作者: 18704490643    时间: 2021-4-26 23:17
说的很有道理,特别是坐高和装饰盖
作者: nbpetla    时间: 2021-4-30 14:54
这车不适合长途应该原本设计就不是为了长途行驶 我骑着它总感觉“腰酸”




欢迎光临 豪爵社区官方论坛 (https://club.haoj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